巴格拉姆空军基地,这个曾经的美军前沿阵地,如今成为美、中、阿三方博弈的焦点。2021年8月,美军仓皇撤离,让世人见证了21世纪最具震撼力的撤军混乱。机场内外,数以千计的阿富汗平民追逐美军运输机的场面,至今仍是国际媒体聚焦的经典镜头。拜登政府对外宣布“美军胜利撤离”,但在美国国内外,无数质疑声将此称为“美军之耻”。
巴格拉姆究竟有多重要?资料显示,该基地距离中国新疆边境不足400公里。对美国而言,这里不仅是情报、空军投送和战略监控的“桥头堡”,更是遏制中国西部安全布局的重要支点。美国多家智库,包括兰德公司和CSIS,近期报告都将阿富汗与中美安全竞争联系起来。甚至有美方高官私下表示,“丢掉巴格拉姆等于在大国竞争中失去主动权”。
美国国内对于特朗普的强硬表态也不乏质疑。路透社21日援引多名美国国防官员的话称,“重新占领巴格拉姆,事实上等同于重新入侵阿富汗。”分析指出,当前美军若强行重返基地,保守估算至少需要上万兵力,投入高端防空系统,军事、外交和经济成本巨大。美军在海外经历过伊拉克、叙利亚、阿富汗多轮反恐战争,过去20年里,仅阿富汗一地就花费超2万亿美元,死亡2300多名美军士兵,最终结果却“把阿富汗政权从换成了”。
与此同时,中国外交部罕见以极为直接的方式表态。发言人林剑强调:“中方尊重阿富汗独立、主权和领土完整,阿富汗的前途命运应由阿富汗人民作主。在地区煽动紧张和对抗不得人心。”这番言论,被全球多家主流媒体视为对美国公开喊话。美方近期渲染“中方利用巴格拉姆基地”之说,也被中国和阿富汗官方驳斥为“毫无证据”。喀布尔政府甚至公开表示,当前基地完全由阿富汗国防部管辖,中方从未涉足。
阿富汗局势急剧升温,欧洲国家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。9月初,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主持“志愿联盟”线上会议,意图推动欧洲组建自主军力,绕开北约欧洲司令部驰援乌克兰。但由于北约欧洲司令部由美国将军掌控,法国此举最终仅停留在口号层面。欧洲盟友短期内对美军“重返阿富汗”兴趣索然,更多是在观望美国新一轮中东和中亚政策是否会带来溢出风险。
这种多线压力直接影响到美国国内政治。特朗普与拜登围绕撤军、基地控制等关键议题持续拉锯。两人政策路线几乎针锋相对,拜登强调“彻底撤离”以减轻美国全球负担,特朗普则主张“以战止乱”,力推美军继续在传统战略要地保持军事存在。美国舆论场上,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。皮尤研究中心9月最新民调显示,超过53%的美国民众反对美军重返阿富汗,但在共和党内,支持率却超过42%。这种高度撕裂的民意格局,令美方任何行动都难以获得广泛共识。
2025年以来,区域安全局势更趋复杂。6月,伊朗针对卡塔尔美军基地发动导弹袭击,直接展示了中东反美武装的实战能力。伊朗国防部警告,任何美国针对中亚、南亚的新军事扩张,都会遭遇“对等反制”。在此背景下,路透社21日援引美军高官观点认为,美军若强行重返巴格拉姆,初期防卫极为困难,面临来自本地武装、周边国家、国际恐怖组织多重威胁。
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风云再起,映射出全球大国博弈的加速度。美国强硬表态试图震慑,实则已难以回到往日“说拿就拿”的时代。中国的坚定立场,欧洲的战略观望,阿富汗自身的民族觉醒,构成了今天巴格拉姆问题的多重防线月的阿富汗,已在国际格局中扮演全新角色。美国内外对重返阿富汗的争议,预示着传统霸权逻辑的失效。、阿富汗政府、区域大国与国际社会,在这一战略节点前空前罕见地达成共识:巴格拉姆属于阿富汗,阿富汗的未来只能由阿富汗人民决定。
扫一扫关注微信